受疫情影响,以就地休闲游、乡村民俗游唱主角的“微旅游”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,旅游模式向本地化、近郊化深度体验游转变。近年来,北京昌平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资源优势,不断打响文旅品牌,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。眼下,一幅看得见山、望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的山水田园画卷,正徐徐展开。
特色民俗宴助力乡村振兴
十三陵镇旅游资源丰富,文化底蕴深厚,是昌平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休闲胜地之一。在旅游业不断发展兴旺的同时,十三陵镇的特色民俗宴也受到了众多游客的喜爱和青睐,成为一块“金字招牌”。
康陵春饼宴
十三陵镇仙人洞村是个幽静素雅的小村,这里的民宿设计饶有品味,素斋更是一绝。
芳香主题民宿
静莲斋素食餐厅是仙人洞第一批素食餐厅,记者前去采访时,后厨的厨师们正忙着准备食材。素排骨、荷塘月色、鱼香肉丝、米粉肉……一道道色彩艳丽,香气扑鼻的菜肴被端上餐桌,令人惊奇的是,这些菜表面上看起来和肉食一样,实则全是用烤麸、大豆蛋白、油面筋等材料制作而成,既营养又健康。
仙人洞素食宴
不光有素食,现在还会吃到由鲜食菊花为原料的“花样”素斋,有凉拌菊花瓣、菊花炒山药、菊花杏鲍菇、菊花炒香干、菊花西葫芦丝等等十几种创意菊花菜品。由这些色、香、味俱佳的菊花菜品打造的素斋宴,味道清爽适口,对于吃惯了大鱼大肉、味厚料足的人来说别是一番风味。
仙人洞村以菊花为媒,推进产业融合,用一种农产品把种植、深加工和文旅串起来,发展高效、高附加值农业。除了开发鲜食菊花,打造菊花素斋,还开发了茶饮菊花产品。启动“菊花伴侣”新茶品研发和“问菊”系列文创产品设计。
现如今仙人洞村民通过菊花创意,用“二产”挑起了“一产”“三产”的扁担,一头是订单菊花种植,一头是提升了芳香精品民宿、开发了美妙绝伦的菊花宴,还有颇具文化韵味的菊花伴侣,一串串创意与创新,正绘制出一幅小乡村产业融合、打造生态康养社区的美妙“山居图”。
精品民宿打造生态旅游“后花园”
兴寿镇的下苑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艺术村。近年来,很多文化名人聚集于此,逐渐使这里形成了一个富有活力的新型文化群落。在一处隐蔽的胡同里,有一个侃谱小院,原木大门和红砖门楼显示出它的与众不同。门内,最吸睛的一幅壁画,显示出它不同于传统红砖老宅的强烈艺术感。
侃谱小院于2019年开门迎客,这里不仅是一个民宿,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展示空间,民宿的客厅和房间内墙壁挂满了艺术家的小幅作品,供游客欣赏。
“侃谱小院和其他民宿不太一样,依托下苑村的艺术资源,小院主要围绕绘画、音乐、舞蹈、精工的主题开展活动,从而带动村民增收。” 侃谱小院创始人赵峰说。
目前,下苑村共有6家民宿小院,在提升村镇文化底蕴的同时,也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。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下,如今下苑村文化气息更加浓郁,艺术家和村民们和谐共处、相互支持,给原本寂静的村落带来了生机和活力,提升了村庄的软实力。
此外,西峪村作为崔村镇唯一一个纯山区村,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为依托,通过打造精品民宿,盘活闲置农宅,促进农民转移就业,带动乡村经济发展。
香榭山庄特色民宿
走进位于西峪村的香榭山庄特色民宿,这是由村中一处老宅改造而成的,其装修风格保留了复古做旧元素。老屋瓦片垒砌的院墙、废旧树根制成的装饰灯、镂空雕刻的屋门……巧妙设计的细节给人以古朴、禅意之感。屋内生活配套设施应有尽有,开放式厨房、会客餐桌、游戏机……整体环境给人以“家”的浓厚氛围,温馨惬意。
据了解,近年来,我区抓住时代发展机遇,结合自身特点,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,在 9 个镇重点发展乡村旅游,星级民俗村、星级民俗户分别达到13个、147家,特色业态达到 56家,真正做到了用文化的筋骨支起产业的羽翼。
原文链接:http://nyncj.beijing.gov.cn/nyj/snxx/gqxx/11162165/index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