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3日,记者来到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宋老家村,远远望见村民们三五成群收获毛豆。“这是中药材玄参地里套种的毛豆,今年收成不错。”牛集镇副镇长代鹏对记者说。
“有村里种植大户指导,套种的技术不成问题。”村民杨天福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,他今年在3亩多玄参地里套种了毛豆,一亩地产出800斤,能卖1000多元。让杨天福高兴的是,毛豆不耽误玄参的生长。待到秋后,玄参收获了,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。杨天福一边算账,一边从田间背运打理好的毛豆,等着商贩来收。
“按照合同订单种地,销售有保证。”杨天福告诉记者,这几年中药材套种毛豆,加上帮扶政策、公益岗位收入,他早就脱了贫,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。
在宋老家村王破楼自然村,几十户村民趁着天气晴好收获毛豆。
“今年全村种植2000多亩毛豆,现在陆续进入成熟期,到了收获的时候。”宋老家村收购点负责人王广银告诉记者,他与周边40多个自然村的农户签订了种植合同,统一种源,统一农用品,统一技术管理,采收后由收购点按合同价收购。
牛集镇农综站站长张洪印向记者介绍,今年全镇种植2万余亩中药材,大部分采用“中药材+毛豆”的种植模式,成方连片套种的毛豆已经进入收获季。毛豆采收后,中药材便迅速生长起来。
“这样的立体种植模式,不仅解决了丹参、玄参等地产中药材生长期‘脖子长’的问题,还为农民亩均增加1000多元收入。”张洪印说,有了更多的收入,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更高。
记者了解到,目前牛集镇10多个收购点敞开收购毛豆,每天收购500多吨,价值超过100万元,销售时间可持续10多天。全镇仅种植毛豆一项,一年可增收3000万元以上。
代鹏告诉记者,近年来,镇里通过“公司+合作社(家庭农场)+产业基地+农户(建档立卡贫困户)”的订单农业模式,大力发展鲜食毛豆种植特色产业,有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,农业提质增效,加快推动农村全面振兴步伐。(记者 武长鹏 通讯员 武清海)
原文链接:http://nync.ah.gov.cn/snzx/sxxx/55809001.html